冬山河流域ㄟ古早文學:族群衝突、三山國王與水鬼城隍

         故事,有誰不愛呢?無論是聽故事、寫故事、編故事人們習慣將一般日常、心理的憂慮害怕、稀奇古怪的遭遇,經過加油添醋料理一番,說給別人聽,於是故事變成源遠流長,反映風土民情的通俗文學。
         距今200年左右,清朝嘉慶年間漢人自北往南進入冬瓜山(今天的冬山)開墾。不像宜蘭、羅東、蘇澳出詩人、創詩社,古早的冬山人拿起鋤頭、撐竹篙,用嘴巴來說故事。
這些故事現在看來或許光怪陸離、不可思議,但在科學不興、事事問天謝地的百年前,故事解答了人們心中的疑惑、安慰了忐忑的情緒,又或者成為流傳至今的信仰。

〈番仔狗祖先〉
         從前有個皇帝腳臭生瘡,苦無良醫,昭告天下若治得他的腳,就將公主下嫁。結果來的是狗,一舔之下皇帝的腳就好了。皇帝雖答允了,卻覺得眼不見為淨,於是將狗與公主送到無人的台灣。
        狗與公主生下一子,但狗畢竟壽命不長,留下公主與小孩去了,公主見島上無人可以跟兒子繁衍後代,便跟長大的兒子說:「你去三貂打獵,回途會碰到臉上刺有鳥嘴的女人,這就是你的老婆。」
        兒子出門去,公主便趕緊在臉上打鳥面(紋面),並在半途等兒子回來。打獵歸來的兒子不疑有他,便與母親結婚,有了下一代。
圖片來源: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(館藏號:2001.008.1460'1)

〈神通廣大三山國王〉
        三山國王是冬山一帶的中心信仰,在大興村(火燒城)火災頻傳,三山國王在火災時會自動顯聖,打開擋水的門讓水流進來,讓壯丁取去救火。
       除了火災,當時還有中國來的鳳陽派道士,來到這裡偷林姓百姓的瓜。林姓百姓不滿,跟鳳陽道士理論。道士心想:「四界我來去自如,幹嘛聽你的?」便時常用化身術在林家興風作浪。大家束手無策,只好請來三山國王救命。三山國王勸說無效,就派弟子用符水化去鳳陽的化身,就這樣把鳳陽給抓起來了。
        神通廣大的三山國王不只管天災人禍,還與其他神祇對抗。祭拜三山國王的眾百姓為了做大醮要豎燈篙,要到武荖坑砍大樹。於是三山國王跟蘇澳的張公說:「我要做醮,你要約束轄內的番仔不出草。」張公不肯,雙方結怨、鬥法,據說最後火燒城的三山國王帽頂有個尖尖的地方,就是被張公射斷;張公則有隻腳被三山國王斬傷。
圖片來源:冬山鄉振安宮  photo by 來去宜蘭.com
 〈水鬼做城隍〉
         從前有個水鬼跟漁夫很要好,會引漁夫去捉魚。有一天,水鬼忽然對漁夫說:「我準備投胎去了,在明天中午時有人會過來,我會找他當替身,你不要太想我。」
隔天,漁夫果然看到一人行經水邊,當那人一步步踏進死亡的陷阱,漁夫忍不住出言提示,救了那人一把。一次又一次,壞了水鬼的好事。
有一天,水鬼就跟漁夫說:「多謝你的雞婆,因為我沒害死人,閻王就派我去做城隍爺。」後來,水鬼真的成了判決公正的城隍爺。
圖片來源:兒童文學《水鬼城隍》(台北:遠流出版,1989

圖片來源:宜蘭五結下清水城隍廟     Photo by theektok 

         讀完這三篇故事,聰明的讀者們腦海中,是否已有了一個古早冬山的生活形象?早期的冬山,除了噶瑪蘭人的舊聚落,還有以三山國王為信仰中心的漳州詔安客家人,在平原河流旁定居,依賴農耕漁獲維生,有時為了上山取得森林資源,與山上陌生的(帶狗打獵、或有紋面的)泰雅族人發生衝突,免不了需要拚個你死我活,因此在這類口傳文學背後不只帶有對外族的敵意和批判,或許還塑造了非我族類的正當性與認同感。於是,生活中充滿不確定感,大大小小的事情常常寄託於信仰、仰賴神祇的裁示。對於時常發作、奪走人命的洪氾,也試圖在城隍信仰中尋求解答。這些地方傳說通俗文學或許更想傳達的是──「在嚴酷環境下,生存所必需的善惡倫理」

圖片來源:
http://taizhong.ugo.cn/photo-63369.htm
http://blog.xuite.net/yilan2012/blog/
http://women.nmth.gov.tw/zh-tw/Media/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有話想對冬山河森林公園說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