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山河整治 - 豬母甘嘸金耳勾通掛?

        說到宜蘭的河川,第一個浮現腦海的是哪一條河流呢?

        是沖積出蘭陽平原的母親河流蘭陽溪,還是宜蘭北側郊遊踏青好去處的宜蘭河,亦或宜蘭南側風情萬種的羅東溪?什麼?您說以上皆非?是了是了,近年來宜蘭最最出名的河川,當然非「冬山河」莫屬!


        冬山河這條美麗的河川發源於中央山脈,匯集「舊寮坑溪」、「新寮坑溪」、「十三分坑溪」、「安平坑溪」、「照平坑溪」總共五條支流的水源,一路蜿蜒流呀流向大海。廣闊的流域一路上都有大家耳熟能詳的景點存在,例如上游段「中山休閒農業區」,中游段「冬山河森林公園」,還有下游段「冬山河親水公園」及「傳統藝術中心」,平靜和緩的河面,搭配兩岸深淺綠草木,晴空蔚藍雨季朦朧,四時景色淡妝濃抹總令人心醉。
冬山河上中下游流域示意圖


        儘管冬山河有這樣美麗的面貌,但只要問問在地的老人家或是搜尋冬山河老故事,會發現這些口耳相傳的民俗諺語中,冬山河卻呈現出另外一種面貌......


「三年沒做大水,豬母就有金耳勾通掛。」
假如冬山河三年不淹水,就要打金耳環給母豬戴。
意謂冬山河水患之頻繁,三年不做水災是不可能之事。

「豬會上樓拱。」
這是冬山地區的俚諺,表示經常會做水災,
每當洪水來襲,連豬都會自己爬到樓拱上避難。


        時光倒流,來看看40年以前的冬山河......
        蘭陽平原坡度和緩地勢高差不大,每年夏季颱風來襲的時節,宜蘭降下豪大雨,而冬山河彎彎曲曲的河道無法完全容納這麼多水量,只能向河道外漫溢,又因為地勢實在太過於平坦,只要河水一離開河道,就會造成週遭鄰里大淹水。從西元1916年繪製的日本地圖上,可以看出冬山河舊河道的走向既彎曲又迂迴,河水就像山路彎道上飛速前進煞不住的車一樣,紛紛從彎道處漫溢。

冬山河舊流域圖,河道曲折迂迴
日治五萬分之一番地地形圖-大正五年(1916年)測繪

整治前冬山河作大水的景象
西元1967年(民國56年)-圖片來源:宜蘭縣史館


         西元1969年(民國58年),頻繁水患造成重大災損,於是由地方政府發起「冬山河治理基本計畫」,中央機關亦提供資助,從西元1975年(民國64年)開始,展開長達十年的河川治理建設,除了將主要河道截彎取直,也設計許多高地排水系統將水導出外海,並在靠近出海口處設置閘門防止海水倒灌。西元1982年(民國71年)之後,冬山河成為了現今我們常見到的樣貌。2012年福爾摩沙二號衛星空拍圖,可以看出河道整治後,流域變的相當不同!

冬山河整治後流域圖
福爾摩沙衛星二號空照圖-2012年拍攝

經過整治的冬山河中游段,河岸平直
(圖中央為火車鐵路橋)
          冬山河經過各項水利工程的整治後,大幅度降低洪水發生的機率,保障了週遭居民的生命安全與身家財產。「三年沒做大水,豬母就有金耳勾通掛」在即將邁入2015年的這個世代,我們深切仰賴的水利工程,是否真的「三年沒有淹大水,豬母有金耳環可以掛美美呢?」

          這條宜蘭著名的河流,從水患頻仍乏人居住的洪荒不毛之地,漸漸轉變,成為農地、成為自行車道、成為民宿、成為觀光產業發展超級潛力股......短短40年,整治後地景帶來產業顯著改變,而產業又回過頭來改變原有的地景樣貌,甚至帶來更多其他影響。農地逐漸變少致使蓄水面積縮減,大量水泥鋪面讓土地保水能力下降,而原本不易淹水的地方竟也起了水患......
冬山河現今河道平直寬廣,水流平緩穩定


           我們正身處於這段古今產業與地景漸變的曖昧制衡時間帶,就像宜蘭曾經興盛的太平山林業黃金歲月轉眼已成雲煙一般,冬山河也正脫離傳統歌謠俗諺中既有的樣貌,若走探田野可訪當年親身經歷那歲月的老伯阿婆,歷歷訴說著那些驚險現在卻精采且珍貴無比的點點滴滴,老故事離我們不遠,附近的老人家至今仍以「冬山港」這樣的舊名來稱呼冬山河呢!各位朋友們,一起發現並細嚼慢享時代的變化吧!如果您願意,甚至能夠成為改變時代的一股力量哦!


         冬山河森林公園也將在部落格中逐漸分享冬山地區的老故事、新說法,歡迎大家定期來聊天!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有話想對冬山河森林公園說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