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路漂流先遣隊,一探冬山河水態

         拾起船槳、穿上救生衣、戴上安全帽,透過水域調查及專業教練的指導,我們在春風吹拂的冬山河上,首次體驗獨木舟划行的驚喜,也更加親近這條熟悉的河流。乘者獨木舟改變了從陸地眺望河川的視野,河岸二旁棲息的水鳥或是多樣的水生植物,看起來似乎伸手可及,在探索豐富的水上風光的同時,利用科學的調查方法,我們也認識了水下世界,現在就跟著冬山河生態綠舟一起來探索冬山河吧!
追溯流域的故事
        冬山河這條美麗的河川發源於中央山脈,透過地圖可以發現冬山河其實匯集「舊寮坑溪」、「新寮坑溪」、「十三分坑溪」、「安平坑溪」及「照平坑溪」等五條支流的水源,然後一路蜿蜒,在出海口與宜蘭河、蘭陽溪交會後,再流向太平洋。廣闊的流域包含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景點,包含上游的丸山遺址、梅花湖、中山休閒農業區,中游就是冬山河生態綠舟(冬山河森林公園),以及造型獨特的冬山火車站,而下游則是眾人熟知的冬山河親水公園及傳統藝術中心。

        如果對於以上提到的景點都很熟悉的話,接下來的考驗對大家而言應該不困難。我們將冬山河流域的水路展現在地圖上,並提供自然地景及人文歷史的圖卡,每個圖卡上的提示文字正是線索,引導大家找到相對應的地裡位置或地方故事,例如「河川上游礫石粗大,溪水流過後下滲,轉而在地底下流動,這種現象稱為伏流。」猜到了嗎?伏流發生的地方就在新寮溪和舊寮溪上游處,將圖卡貼在正確的位置,其他如濕地、湧泉、沙丘、噶瑪蘭文化及茶園產業等等圖卡,也要為它們找到相應位置,便完成一幅結合地景歷史和產業的全方位地圖。藉此活動,我們初步認識了冬山河流域的基本樣貌,接下來就是親自下水接觸近在眼前的河水囉!

量測工具動手做
        為了更瞭解這條河流的狀態,今天首要任務就是要用科學的方式來檢測水質和水深。水質檢測的結果可以讓我們瞭解河川的濁度、酸鹼值及溶氧量,做最基本的水質評估,而這些水質狀況可能受到河川上游水源、民生廢水、農業灌溉,又或者是天後大雨等因素影響,利用指示劑、瓶瓶罐罐和對照表等,讓藥劑在採集的水樣中溶解,經過一定時間的化學反應後就能得到水況的參考數據。至於該如何測得水深呢?試想在流動的河水中,沒有超級長的尺,又無法潛入水中,該怎麼辦到?其實只要準備一條尼龍繩、一顆有份量的石頭(不會隨波逐流)、一條布尺和一支防水的筆就可以自製水深測量儀,先用尼龍繩綁緊石頭,在石頭的基部開始畫計,依照所需的長度標記尺度就大功告成,不同測量點為的數據連成線,就可以畫出冬山河河面下的地形剖面圖。如果定期為冬山河測量水深,收得的數據就能幫助我們瞭解水流和淤積狀況,水面下的世界不在那麼遙不可及。

陸上行舟暖暖身
        為了透過獨木舟活動在水上操作水深測量及水樣採集,我們邀請到宜蘭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的柯銳杰教練及劉士逢教練,帶領大家第一次划船就上手。因為獨木舟運動是需要同船的夥伴互相配合的運動,因此小柯教練先帶大家進行暖身活動,測試彼此的默契和團隊的合作精神,如果缺乏默契,划行時可能會一直原地打轉喔!
        接著讓我們來認識獨木舟的設備和裝備,一般分為兩類型,其一是硬式獨木舟,另一種為充氣式獨木舟。而我們這次活動是用充氣式的獨木舟,優點是平穩較不易翻船,非常適合初學者體驗,而且船身兩側加上船底總共有三個充氣閥,即使其中一個不小心破損整艘船還是能安然的漂浮在水上。
        再來最重要的穿搭配備,就是頭盔、救生衣和救生哨,為了安全這三項缺一不可,頭盔可以保護我們落水時避免撞傷,還能避免不小心遭到同船夥伴船槳意外打到頭部。最後階段就是划槳練習,划槳時兩手需上下諧調擺動,搭配腰的轉動施力,前進後退划槳的方向要隨之改變,轉彎時也只能用單側划槳。每一個動作姿勢確實練習才能讓自己事半功倍,避免在水中進退兩難的窘境。

獨木舟下水實戰體驗
        既然大家都已經整裝待發,而且迫不及待,現在就讓我們直奔冬山河吧!當肌膚接觸到水的那一刻,真正的考驗才開始,第一步是如何從容的在晃動的水中上船?拿起槳橫放在獨木舟上,側身坐在船緣,然後手施力一壓,臀部順勢往船內移動就優雅上船,然後拿起槳開始往前划,就完成下水儀式。看教練示範動作駕輕就熟,說起步驟來一派輕鬆,但親自實際嘗試時發現要克服這一連串的「第一次」,著實不容易!
        心驚膽戰的跨出第一步後,千萬別忘了下水的最終任務測量水深和水質採樣。當然在施測之前,還要先熟悉水域環境和划船的手感,前後搭檔的默契練習,適應用船槳來掌控方向,通過這些考驗後,就可依任務指示,在水面上開始施測了。小組成員分為兩大隊,一隊有五艘船,分別需要蒐集冬山河橋下方、舊鐵道橋下方、安平坑溪口、濕地區、大員排水口等水域的資料。每到目標點位,靜止船隻,然後將空瓶罐伸入到水平面下,裝滿水後加蓋,確認瓶罐中沒有氣泡會影響檢測,接著放下水深測量儀,確保石頭是垂直沉入河底,並用目視記下點位的水深。
        在曲折搖擺的行進間,除了享受獨木舟首航的經驗,還能欣賞兩岸的水生植物,隱藏著紅冠水雞的身影,貢德氏赤蛙的鳴叫,偶然可見魚兒躍出水面。利用閑靜的時光,每個人用紙筆記錄下雙眼所及的動植物,畫下它們的樣貌,當作此次任務的另一項紀錄與收穫。
重現水下的樣貌
        匯集眾人之力,我們獲得了冬山河流域的水樣和水深,依照每個點位採集的河水,開始用試劑測量濁度、酸鹼值及溶氧量,每個人手拿一瓶左右搖晃,和對照表上的顏色比對比對,判斷出數值,並且將數據製作成圖表,同時也將測量的各個點位水深連結在一起,合力繪製出冬山河的河川剖面圖。
        除此之外,也將流域看到的動植物描繪在海報上,藉由畫筆分享彼此的所見所聞。例如河面上的布袋連和大萍是數量最可觀的外來種植物,在河岸旁處處粉紅點點的福壽螺卵塊也是望而生畏的入侵種。紅冠水雞則躲藏在林葉間和人們對望,白鷺鷥不時從頂上飛過,無論好壞,這些生物確實都生活在冬山河上。藉由每組夥伴分享的成果圖說,我們知道冬山河的水下地勢剖面多半呈現大V型,而濕地區則是由深到淺的緩坡,多處水樣酸鹼度為中性至弱鹼,唯安平坑溪和大員排水的濁度較高。這些數據經年累月的累計,就能成為寶貴的冬山河水態資料。
        此次活動透過獨木舟當作檢測的交通工具,也讓大家接觸比較新穎、難得參與的水上運動外,更希望每位參與者夠透過這次的經驗,繼續對河流保持著好奇和關心,時時留意居家附近的水域環境,關心它的改變,用不同角度重新認識宜蘭的河流,期望大家帶著滿載的收穫和他人分享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有話想對冬山河森林公園說嗎?